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时间:2025-08-24 13:29:33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5篇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

那些自愿前往偏远地区的志愿者们,难道没有过后悔吗?难道从没有在静夜里独自流下过泪吗?难道没有抱怨过当地不可想象的艰苦条件吗?难道没有在遇到挫折遇到困难时,萌生回家的念头吗?我想,这些都是有过的。然而他们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用自己的青春和热情,温暖着那块贫瘠的土地。

那些坚守操节,廉洁奉公的干部们,难道没有羡慕过别人富足的生活?难道没有在贿赂面前感到一丝的犹豫?面对着清苦的生活,难道没有过委屈与不甘?面对妻儿亲友的抱怨,难道没有过歉疚、没有过哑口无言?我想,这些都是有过的。然而他们最后还是选择了清廉,守着自己的良心,不图那个“廉洁”的虚名,只求仰不愧天,俯不愧地。

那些为人们所称颂的英雄们之所以崇高,不是因为他们的“完美”,而恰恰是因为他们的缺陷,以及与缺陷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正是他们的缺陷,使他们离我们是那么近,我们不用仰视就可以看到他们的面容;而他们对自身缺陷的战胜,成就了他们的崇高。

为什么总是要把人“神化”呢?那些高高在上的神像,真的比混迹于芸芸众生的“人”更有感染力吗?恐怕不见得吧。失去了真实失去了亲切的典范和偶像,立刻便敛去了那温和的笑容,换上一副拒人千里的面孔。

让我们的英雄走下神坛吧,还他们各自的本来面目,那些不见得多么完美、然而充满了人情味的面容,那些褪去了“神”的光环、然而闪耀着“人”的光辉的面容。

让我们唱起普通人的赞歌吧,歌唱那些软弱、怯懦、犹豫背后的高贵与坚强,赞美那些挺立于平凡身躯中的铮铮傲骨。

《狗·猫·鼠》

读鲁迅先生的文章,深感痛快,这痛快之因有三。一,佩服鲁迅先生讽刺人的手段与方法,他从不直接讽刺,而是巧妙地利用被讽刺者说过的话(我不了解鲁迅先生的写作背景,就不详细解释这一点了)。二,觉得鲁迅先生的文字简洁明了,又不乏趣味。三,感到鲁迅先生是个立场鲜明的人。

我对鲁迅先生的文章很感兴趣,因为他的文章中有许多有趣可爱的地方,比如本文中的墨猴和隐鼠,文笔十分简练,墨猴的动态却尽显眼前,好像它就刚“舐尽了砚上的余墨”似的。隐鼠也十分乖巧,“缘腿而上,一直爬到膝踝”。

隐鼠的活泼可爱就为下文鲁迅得知它被猫吃去了的“愤怒而且悲哀”作了铺垫,为他的“仇猫”作了很好的解释。

鲁迅先生仇猫,他在文中清楚地列举了三个原因。一,猫的性情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二,它总有一副媚态。三,它吃了鲁迅的可爱的小小的隐鼠。文字精练,论点论据俱全,立场鲜明,一目了然。我们写文章也要这样,要立场鲜明,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鲁迅先生那精练的文笔,有趣的传说和风趣的语言将带领我走近鲁迅,走进他的心灵。

《五猖会》是鲁迅儿时回忆去东关看五猖会的一件罕逢的盛事。

这篇文章描述了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鲁迅说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

在封建统治的社会中,鲁迅生在一个县城里的家境小康的读书人家,遭逢社会变革和家庭的日渐败落。鲁迅被包围在这种黑暗封建的家庭风习和社会现状。

鲁迅的童年,许多来自儿童的玩性,天真的稚气都被抹杀了。我们的大人,真该反省反省了

琐记》介绍了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为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至出国留学的一段生活经历。文章从作者切身感受出发,写出了进化论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对进步青年的影响。

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雷电学堂求学时,校长出了个《华盛顿论》的文题,国文老师竟不知华盛顿是什么。这也足见当时人们头脑之古旧、思想之老化,人们对新思想的不接受与排斥。这样的老师,岂不是要耽误学生的学业吗?

我也很痛恨那些所谓的“中国通”、“支那通”,对中国悠久文化的曲解。他们简直是对华夏文化的污辱。当然,那些奇谈怪论是肯定永远不会被我们所接受,也永远应该去抵制的。

文中最有趣之处当数要去日本留学之前的那两条所谓的“经验”,简直是一堆废话,没有一点可用之处,也由此可见中国人当时对一些外国事物的误解。

后面的几段中,也写出了当时一些新文化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和老一辈对学习新知识的不支持。

《琐记》可以说是哪个时代社会的一个缩影,很好地写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是一篇不错的回忆性散文。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2

初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就像品一杯淡雅的茶。开始时可能会觉得很平淡,但回味后,唇齿间都是余香。初读时,你也许感到有一些不知所云。细细想来,才能感到其中之真谛,然后便能深深震撼你的心灵。亦如这本《朝花夕拾》,我感受到的是信念的力量。

朝花夕拾中,写鲁迅先生年少时发生的一些故事,如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的事,父亲生病就医时……但细读下来并不是只有故事这么简单,更多的是想透过故事来揭露社会。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使大众清醒。

站在这样一个和平年代,去看战争年代的鲁迅,去看他的朝花夕拾,我觉得这本书满含着无奈。一场大火之中,所有人都被困在了火海之中,所有人都在沉睡之中,但却有些人醒了,他希望让周围的人能清醒,然后一起逃出去。可周围的人却无法喊醒,鲁迅无疑是这早醒的人,他也想用他的文字使人们清醒,但这却收效甚微。

即使是这样,鲁迅先生也不愿意放弃,从《朝花夕拾》中,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信念,一种坚信,坚信着中国能够站起来的信念。在今时今日的我们身上有看到信念吗?有的人是有的,但大多数人身上是没有的,你没有自己坚信的东西,没有指路标,那必然会迷路,《朝花夕拾》中传递的信念给了我很大的启迪,让我明白了很多,希望更多人能从中参悟出更多的道理,指引更多人在信念的光辉下不断前行。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3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叫《朝花夕拾》。这本书是鲁迅写的,写的是鲁迅的往事。它是一本家喻户晓的散文集。是一本必读的散文集。是一本如良师益友的散文集。

《朝花夕拾》不只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于儿童的事,读起来兴味盎然,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总能从中读出不同的味道来。

我的童年已渐渐远去,留下了一个美丽的回忆,多么怀念童年的时光啊!无拘无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童年,一个惹人怀念的时代!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4

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处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 ……此处隐藏2943个字……习之中,纷纷挠挠的生活之中.但我自己认为自己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有时还做着甜美的童年之梦.回忆起那些童年琐事,还时常记忆犹新,忍俊不禁.我家原属市郊,附近有一大片田野,小时候,总去那里享受着春日的阳光,秋日的清风,还有那片总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小时候,每天一吃完饭嘴都不擦就去邻家串门子,和小伙伴一起去吃豆腐花,一起去田野里玩,时不时还跌进泥坑变出个"小泥人",采了各式各样的花,又生怕主人找来,就把花藏在树洞里,一会儿回去花早就枯萎了,但我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而如今,田野上造起了楼房,我和小伙伴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我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而如今,因野上了造起了楼房,我和小伙伴们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我仍旧热爱自然,向往自由,无论现在能否实现.这也许就是我和幼年鲁迅的相似之处吧,使我在读过文章后有了这么多感动.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2

国庆放假期间,我无聊的没什么事情干,于是,我打算读一本好书。在初中,学了许多有关于鲁迅先生的文章,我突然想看看他的作品,于是,便阅读了《朝花夕拾》这本书。

里面有一篇散文是我们学过的,叫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了鲁迅鲁迅先生小时候在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中乏味的读书生活,在上个学期,老师已经带着我们深深地学习了这篇课文,有一些段落我还可以背出来,对于这篇课文来说,我已经十分熟悉。

其他的九篇文章都分别叙述了不一样却都同样有意义的事情,我很想把我我每一篇的感想都写下来,但是还是决定挑出我最深有感触的那一篇?

阿长是鲁迅鲁迅先生小时候的保姆,这篇散文记述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当时善良、朴实的特点,但她也有愚昧迷信的一面,唠叨着?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当她知道鲁迅先生一直很想看《山海经》的图画后,过了十几天或者一个月,她就把鲁迅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买来送给了他,我还记得她当时的那句淳朴的话语:?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这句话让我感动了,这是多么可爱的保姆啊。我体会得出鲁迅鲁迅先生对长妈妈充满了尊敬和感激。鲁迅鲁迅先生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从长妈妈身上,我看到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文笔相当之好。

《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故事写出了鲁迅先生的小时的生活,让我受益匪浅。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3

《朝花夕拾》是一部经典的散文集,也是鲁迅先生写的回忆录。鲁迅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该书共收回忆性散文10篇虽然是回忆性文章,但都反映着当时社会斗争的痕迹和他自己的思想轨迹。

本书记述了作者童年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作者以清新、平易、深情的笔调,描绘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的有趣片断。

我最喜欢的是一篇是《阿长与山海经》,每个孩子的童年都在读故事和听故事里成长。都有自己难忘的“长妈妈”。在这篇故事里,鲁迅先生怀着真挚的感情,细致描写长妈妈的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麻烦的礼节”的性格。

“她常常对我讲‘长毛’”。……“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让作者对长妈妈充满了尊敬和感激。鲁迅先生用细腻的笔触记述了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长妈妈去世后,鲁迅深情地为她呼唤:“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种刻骨铭心的人间挚爱,显露了鲁迅心灵世界的最为柔和的一面。

还有一篇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想先生笔下的《百草园》几乎是所有孩子的梦想中的童年乐园。无论是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还是在树叶里长吟的鸣蝉,从草间窜向云霄的云雀,低唱的油蛉、弹琴的蟋蟀、能从后窍喷出烟雾的斑蝥……哪一个不是我们的最爱!就算是园里有相传的美女蛇,却百倍增添了我的好奇!鲁迅先生把这些描绘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还有在雪地中捕鸟的情景让我仿佛置身于令人神往的百草园!

这本书是不朽的经典之作,有极高的艺术品味,其中的深刻与思想深度和对我们后世的教育意义让我们品味不尽。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4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

我想大家对这句话不陌生吧,没错,这就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他的回忆性散文着作——《朝花夕拾》更堪称典范之作。

由于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好奇,我翻开了一本从未读过的《朝花夕拾》。

放在书桌一角多年的它,早已被岁月冲刷得黯然失色,但是里面的内容却怎么也不会退出历史舞台。本书主要描写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师友诚挚的怀念,从家庭到社会,从农村城镇,从中国到日本,生动反映了那时代的社会一角。读着读着,我感觉自己在和一位慈祥的老爷爷交谈。

怀着愉快的心情读完后,我不禁感叹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幸福。

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散锁的记忆,倒不如细读《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时代不同的童年之梦。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5

闲着无聊,我随手拿起了一本鲁迅的《朝花夕拾》便津津有味地读起来了。没想到不一会儿,我就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住了。

先说说这个题目吧!“朝花夕拾”,一开始我还不理解,后来通过阅读我便深刻地了解这个题目的含义。“朝”,是曾经;“花”,我想应该是曾经像花儿一样缤纷的童年和年轻时候的美好岁月;“夕拾”等到有了一定年龄的时候重新回想起来。

在这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的一篇《狗、猫、鼠》。它写了鲁迅童年时的一件小趣事。文中说到:“有人说我是仇猫,原因自然是我写的那篇《兔和猫》。”读到这儿,我脑袋里就冒出一个大大的疑问:为什么鲁迅先生会仇猫呢?后来,读着读着,我就找到答案了。原来,鲁迅老先生小时候养过几只隐鼠,隐鼠也叫鼷鼠,是鼠中体形最小的一种。正是因为隐鼠很迷你很可爱,所以鲁迅先生特别喜爱它。但是,有一天鲁迅先生家的长妈妈(保姆)告诉他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那几只小隐鼠被猫吃掉了。因为鲁迅先生对长妈妈很信任,也就没有怀疑消息的正确性。从此,他便有了仇猫的情结。凡是见到猫,鲁迅先生不是打,就是踢。然而,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隐鼠之死的罪魁祸首竟然是长妈妈,是长妈妈把它们踩死的!

读了这本书,我对鲁迅先生的了解更深入了。虽然鲁迅先生生活年代离我们已经很久远了,但《朝花夕拾》这本书却拉近了我们与鲁迅先生的距离。在字里行间,让我体会到鲁迅也是个凡人,是和我们一样的,一样有一个多姿多彩的童年!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