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5-09-14 13:29:29
关于说课稿汇总10篇

关于说课稿汇总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活动区活动

在我们班级设计有感官区、科学文化区、日常生活区、语言区、数学区,每个区的材料每一分都是为小班年龄的孩子精心准备的,除了买来的教具更多就是我们老师亲自为孩子准备。孩子选择的余地特别的大,通过他们的自由选择我们进行个别教育。

主题活动

一、设计意图:

我们班现在进行的主题是《春天》,之前我们已经进行过《种植》、《春游》、《春天的花》等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走进大自然,去真切的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春的气息,发现大自然中蕴藏的春的秘密;在班级环境中,我们在科学文化去为孩子们准备了花生、大豆等植物种子的生长阶段的标本,在墙上张贴春天的风景照片以及春天花卉照片。在不同的活动中,幼儿身心得到陶冶,会不断发现一些新奇的事物,如小草发芽了,小花开放了,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了春天给人们带来的快乐,春天的勃勃生机,使幼儿进一步萌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幼儿对动植的热爱、好奇是天生居有的。春天是发芽的季节,是茁壮成长的季节。我观察到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新的关注点、兴奋点和新的发展需要,因此组织了认识春笋这个活动,培养孩子的好奇、好问、乐于探索的精神等。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春天里植物喜爱与好奇并探究,帮助幼儿认识春笋的外形特征,简单了解笋与竹子的关系。

2. 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活动准备

1、春笋每位幼儿一份,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充分探究。

2、垃圾筐两人一个。主要为让孩子能体会友爱、不争抢的美德。

3、视频图片。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幼儿年龄小,利用多媒体能更好的引起幼儿的注意及兴趣。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引导幼儿认识春笋,了解春笋与竹子的关系,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是激发幼儿产生主动探索的好奇心,大胆想象表达。产生主动探究春天理的植物的兴趣。

五、活动过程实际思路:

1. 首先 以谜语引题:头戴尖尖茅,身穿节节衣,年年春天理,出土笑嘻嘻。根据幼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我又用比较简单的文字解释一遍。

2. 接着出示春笋实物,抓住幼儿兴趣,幼儿讨论并紧跟着图片等加以解释。设计几个开放性的问题,请幼儿思考,例如:"笋像什么?"引导幼儿结合实物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讲出春笋的主要特征。还有,如:"笋是什么季节长出来的?""笋长在什么地方?"这些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具体、明了,每个幼儿通过思考能得出一个较合理的结论,都能有话说。对每一个幼儿的回答,都根据幼儿的个体特点,给予不同程度不同 形式的肯定.在这种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中,幼儿想说 、敢说,喜欢说,不仅初步掌握了笋的有关知识,而且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3.请幼儿自己动手探究春笋,以自由讨论的形式,教师不筐死话题。充分调动每个幼儿的积极探索的兴趣。

4、教师带领幼儿集体探究

5、如运用师引导全体幼儿说,师生分角色说。这种灵活有趣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说方式,不但极大的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有成效的掌握了有关笋的知识,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了幼儿注意互相倾听,积极应答的习惯,乐于探索的精神。

这是我对《春笋娃娃》这一活动的设计思路,通过这种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注重了活动设计的整合性、趣味性。

《纲要》中规定: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应相互渗透。本活动就较好地融入了语言、科学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对话等有趣形式,较好地完成了本活动的目标,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2.幼儿主动探索贯穿始终。

如活动前,让幼儿到大自然中主动探索春的秘密;活动中,幼儿自主思考,主动发现,幼儿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索中。

说课稿 篇2

1. 教材分析

同底数幂的乘法这节课要求学生推导出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理解和掌握性质的特点,熟练运用运算性质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改变以往单纯的模仿与记忆的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通过练习形成良好的应用意识.

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和整式的加减之后,为了学习整式的乘法而学习的关于幂的一个基本性质,又是幂的三个性质中最基本的一个性质,学好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对其他两个性质以及整式乘法和除法的学习能形成正迁移。因此,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既是有理数幂的乘法的推广又是整式乘法和除法的学习的重要基础,在本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性质,能正确地运用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经历探索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在探索过程中, 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归纳、概括、猜想等探究创新能力,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同底数幂乘法性质的推导和应用,使学生初步理解“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规律和辨证唯物主义思想,体会科学的思想方法,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同底数幂的乘法同其他幂的运算性质一样,都是在有理数的基础上讨论的,它既有对数的通性的概括,又有从数到式的抽象,而学生在此之前对字母表示数的广泛意义已有初步认识,但用字母表示幂的指数还是初次遇到,所以他们会对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感到抽象,不易理解,因此正确地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突破它的关键是利用幂的意义通过从特殊到一般地推导性质,再从一般到特殊地运用性质,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性质的条件和结论。同时,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计算时易忽略条件,以及把它与数的乘法相混淆而将指数相乘。因此,性质的正确应用是本节课学习中的又一个难点,突破的方法一是剖析性质的特征,和通过一组诊断题让学生判断,并要求学生分析错误,比较异同,让学生总结出运用性质时的注意事项。

4. 教法分析

根据教学目标,要让学生经历探索性质的过程,因此,在性质的推导过程,采用让学生尝试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再通过交流、讨论,发现性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学习与研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新;而对于推导出的性质及其语言叙述,则以一种较轻松而又富有挑战性的方式指导他们 ……此处隐藏15403个字……、合作探究法。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的基本历史知识;用多媒体教学法,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用活动体验法,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用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探究课内思考问题。关于媒体的具体使用情况,一会儿我将在说课过程中向大家详细介绍,因此在此就不赘述了。

我的总体教学设想是:

1、激趣导入,引入课题。主要是通过教师讲述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和数学家陈九章对对子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顺理成章的引入新课。

2、巧用图片,引发争议。出示《东方朔上奏图》,引发学生的讨论。

3、课件播放,演示流程。通过观察汉代造纸示意图,了解造纸的工序。

4、作品临摹,增强体验。通过让学生在不同的书写材料上临摹,体验纸的发明为人类所带来的便利。

5、动画演示,展示原理。通过演示地动仪震动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地动仪工作的原理。

6、学做五禽,现场表演。通过模仿表演,激发学习兴趣,感受先人的智慧。

7、教学小结,归纳要点。出示表格,供学生填写,梳理本课的知识点。

8、教学反馈,能力提升。通过鉴宝和史海揭谜两环节,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提升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再来说说教学过程。

一、以名人对联,激趣导入

以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与数学家陈九章的对联“韩赵魏三强,勾股弦九章”导入,一则以名人对对子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二则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九章算术》,从而过渡到对《昌盛的秦汉文化(一)》的学习。

二、重点突破

1、利用教材导言部分给出的《东方朔上奏图》,制成一张幻灯片,呈现给学生,请学生观看图片,讨论:目睹图中所绘情景,你有何感想?

意在引发学生的思考:没有纸张,人类的生活实在是不方便;以往的书写材料,如竹简太笨重,而丝帛又太昂贵了,进而过渡到对“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的学习。

2、多媒体先后呈现《甘肃天水出土的纸》和“蔡伦像”,告诉学生以上难题最终在西汉时得以解决,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纸。后来,东汉的蔡伦又改进了造纸术,这就是改进造纸术的蔡伦。大家想不想知道蔡侯改进的纸是什么样的?请大家到教材中找一找蔡伦改进后的造纸术所用的原材料有哪?想一想“蔡侯纸”有哪些优点?

意在使学生掌握造纸术发明与改进的基本史实。

3、探讨汉代造纸的过程,利用教材中给的造纸工序图制成幻灯片,用课件演示汉代造纸示意图,请学生说一说汉代造纸的主要流程。意在呈现过程,形成表象,使学生了解汉代造纸的主要工序。

4、课件演示造纸术对外传播示意图,探究造纸术发明及向外传播的意义。学生交流发言。意在引导学生了解造纸术向外传播的过程,并理解造纸术发明的重大意义。

播放视频片段“蔡伦改进造纸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意义,让学生在视听中强化认识。

5、请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旧绸子(或旧布)和一块木板,用毛笔在上面每人写一句唐诗,然后再用纸写同一句唐诗,并说说书写后的感受。

意在让学生在临摹的过程中,通过对比的方式,真切感受到纸的发明大大便利了人们的书写,体会到纸的发明对人类的意义;同时,也可以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状态。

三、难点敲击

1、提问“除了造纸术外,秦汉时期还有哪些突出的科技成就?”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九章算术》的内容。

意在帮助学生梳理本课的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为了帮助学生弄清《九章算术》所取得的突出数学成就。

2、多媒体显示地动仪复原模型和震动示意图,并请学生据此想象地动仪工作的原理。

意在帮助学生理解地动仪工作的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3、告诉学生以上仅仅是大家的猜想,那么大家的猜想结果如何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观看地动仪震动原理动画,来印证一下我们的猜测结果是否正确。多媒体播放地动仪震动原理动画。

此环节意在演绎原理,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4、提醒学生注意“地动仪是在地震发生之后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那么这样一个仪器的问世究竟能有多大的社会价值呢?请看专家评点。播放视频片段“张衡地动仪”。

意在使学生认识张衡冲破神学迷信思想的束缚,制造出地动仪,具有进步意义,张衡的地动仪的发明显示出我国古代科学家非凡的创造力,同时对后世科学家的发明具有启迪作用。

四、模拟表演

1、多媒体显示华佗和张仲景的画像,请学生根据课前收集到的名医的信息,讲述两位名医的故事。

意在让学生在讲述的过程中,识记知识点,同时也为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2、播放五禽戏中《熊戏》片段。告诉学生五禽戏是一套运动保健疗法,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达到强身防病的目的。这是五禽戏中《熊戏》片段,谁能给大家模仿表演一下,只模仿一两个动作也可。

设置此环节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稍适放松,另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意识到我们的先人是顶顶智慧的,他们老早就已经注意自我保健了。

五、课堂小结

多媒体显示如下表格,供学生填写。

人物

成就

影响

科技

数学

天文

医学

意在帮助学生归纳本课的知识要点,同时也为使学生掌握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

六、教学反馈

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因此,我结合课后题制作了两张幻灯片,一张取名为鉴宝,一张唤名为史海揭谜,以此两片来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1、鉴宝

多媒体显示两幅《孔子圣迹图》,让学生鉴别哪一幅是真的。学生小组讨论发言。意在通过“鉴宝”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检测学生对造纸术发明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史海揭谜

多媒体显示探究问题:

史书记载,华佗读了《伤寒杂病论》后高兴地说:“这真是救人的书啊!”可208年,华佗还是被曹操杀害了。想一想,华佗说过这句话没有,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结果。

意在通过史海揭谜,检测学生对秦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华佗被害的史实以及造纸术的传播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七、作业布置

作业是:说一说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意在通过此题达到归纳本课学习要点并复习巩固的目的。

最后,说说预期的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轻松地掌握本课的历史知识,如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九章算术》、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等基本知识点,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获取信息与加工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将会得到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深刻性将增强。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关于说课稿汇总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